2025年7月5日星期六

四小时穿越四季,奔赴甘加秘境

 四小时穿越四季,奔赴甘加秘境

 

吃了几剂中药后,胃口像被锁住。面对酒店琳琅满目的自助餐,我只端来一碗馄饨——皮子软塌,馅儿少得可怜,仿佛嚼着几片没滋味的面皮。幸亏外子和老友想试,我只几个就反胃,巴不得立刻离开这顿乏味的清晨。


拖着行李上车,甘加秘境在四小时车程之外。发动机轻轻震动,窗外的大世界被车窗这块巨大银幕截成一部旷世长片,光影正缓缓展开。

 

春坡摇绿

    最先亮相的是柔软的山坡。新绿尚带去岁枯黄,牛羊如散落棋子,在草毯上点缀成最天然的图案。高原风掠过耳畔,混合泥土与青草香,把早起的倦意吹散。短暂停车方便时,我站在路肩深吸一口气——阳光有股轻微的甜,连呼吸都像在发芽。 

湖光潋滟的初夏

    山坡尽处,天地忽然开阔成丝绒般的草原。远远看见牧民策马,马蹄扬尘又被风瞬间抹平。草浪翻卷之间,一汪湖泊突然嵌入地平线——湛蓝到近乎透明。车厢里一阵惊呼,快门声此起彼伏,我们与车速赛跑,生怕错过镜头里的湛蓝。 

青绿的黄河

正沉浸于湖光时,车子驶上了一座低矮的桥。导游轻声提醒:这是黄河。童年课本里浊黄奔腾的母亲之河,竟呈现出清澈的青绿色,像一条翡翠丝带静静躺在峡谷间。大家瞬间骚动——“黄河怎么不是黄色的?

 

导游笑着解惑:黄河天生并不浊黄。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甘肃时,两岸山体多为岩石与草甸,泥沙含量低,水体反而清透发绿;只有当它切入多风易蚀的黄土高原,滚入亿万吨泥沙,才会变成我们熟悉的。窗外的青绿,恰是黄河年轻时的面貌——未经千帆,仍带着少女的澄澈与矜持。

我贴近车窗,目送河水在峡谷里闪着翡翠般的微光,心里忽然生出莫名的温柔——母亲之河,也曾这样清亮地注视过苍茫大地。 

金浪翻涌的盛夏

跨过黄河不久,视线被炸裂的金色淹没。一片片油菜花田在阳光下翻滚成金浪,仿佛有人撒下无数碎金。理智还在提醒国道狭窄,慢不得,情感却已冲破嗓子——我大喊:师傅,慢一点!司机笑着松油门,只要金浪出现,便任性放缓速度。

 

车厢里顿时成了摄影竞技场:快门声、惊叹声、笑声交织成一曲欢乐圆舞。团友们离座挤到窗边,甚至有人探到司机身旁,只为捕捉完美角度。我甘拜下风——原来还有人比我更痴迷镜头。那一刻,连空气都闪着金色的粉尘,连时间都甘愿放慢脚步。

荒原的静默

金浪之后,色调突然收敛成灰褐。荒原铺展,一望无际的旷野让世界瞬间安静。矮灌木稀稀落落,褐土在日光下透着干燥的温度。人声渐息,只剩车轮碾过碎石的低吟——像画卷故意留出的留白,等待终章的爆发。

雪山倾城的寒冬

一个山谷的拐弯,银白突兀地跃入视野。雪山连绵成墙,把整个车厢包围。原本假寐的男士们也瞬间挺直腰杆,举起手机,与女士们一起大喊大叫。那种被雪峰簇拥的惊喜,让人错觉只要摇下车窗,指尖就能触到雪霜。

 

司机体贴地把车停在安全带外侧,导游悄悄捧回一块透明的雪冰。冰晶在阳光下泛着浅蓝,他把它递到我们掌心——凉意沿着血管一路漫延,凝住了片刻的欢腾,也凝住了导游的温柔心意。于是,雪霜真的在指尖停泊,像旅途赐予的圣物,提醒我们要温柔以待这壮丽世界。

四小时的旅程像翻阅一册浓墨重彩的四季长卷:春坡嫩绿、初夏湖蓝、盛夏金浪、荒原静色、寒冬雪白。甘加秘境尚在前方,但沿途风景已先行奉上最丰盛的前菜。

 

我回想清晨那碗乏味馄饨,忽觉它也是序曲的一部分——味蕾的空白,恰好盛得下这一路的惊叹与感动。掌心残留的冰凉渐渐消融,化作水珠,像雪山用最谦逊的方式刻下自己的到此一游。

下一幕,会是甘加草原的青绿与八角古城的苍黄。但在抵达前,我愿先把黄河的清绿、油菜花的金浪、雪峰的寒霜牢牢记进记忆深处——因为它们告诉我:真正的丰盛,不在丰盛的早餐,而在行走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