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

那一瞬惊艳的日出

 那一瞬惊艳的日出

    度假村没什么游客,前一天的两个女孩提早下山,感觉整个度假村只剩我们。业主把注意力全放在我们身上,不断叮咛要记得起早看日出。我问日出的方向,他夫人笑着说,从我们的房间小窗就能看到。

    在铁皮屋里睡了一夜,冷得直打哆嗦。外子取笑我在零度气候下都不喊冷,怎的在十六度的金马仑反而全身僵硬?我小觑了本地的气候,带的衣服单薄得可怜。

    天还未亮,我便悄悄起身往窗外望去。山的那一边泛出柔和暗橙的光晕,像有人在天际轻轻点燃一盏灯。我赶紧唤醒外子。住在这里,就是为了那一场日出。他性格稳重,行动谨慎,不像我这般一听到的呼唤就迫不及待。我披上围巾冲出门,空气冷冽,带着水气。


    栏杆外,晨雾在山腰间缠绕,天色由灰转蓝,再由蓝渗出金黄。云层翻腾着,如一层层轻盈的浪。那一刻,天地静默,只剩风与心跳在呼应。

    我又走下楼,绕到另一栋的瞭望台,从不同角度观赏晨光。最后还是觉得,我们那一边的视野最辽阔,也最美。

    当第一缕阳光破云而出,我们相视而笑。那光芒迅速染亮山谷,云在翻滚,天边似被撕开一个幽蓝的洞,金线从中溢出。那是一种让人屏息的美,震撼却柔和。

    业主夫妇也出来了,笑着挥手。业主热情地带我们走到他特意搭建的日出角落,还帮我们拍视频。我们站在山边迎向朝阳,他在后方拍下我们的背影。光从山头倾泻而下,照亮我们的剪影,也照亮了这趟旅程的意义。

    短短十分钟,浓云又聚拢,太阳被吞没。业主说,高原的日出总是这样短暂,我们能遇见,算是极其幸运。

    早餐简单,一份烙饼金枪鱼配咖啡。坐在露天咖啡座,山风拂面,不舍离开。业主摘下一颗南美洲品种的百香果递给我们,说这品种甜而不酸,籽脆可口。那份温柔的善意,让这清晨更添暖意。

    稍后独自散步,碰上正在种花的业主夫人。她带我四处参观,热心又亲切。我问她:去年金马仑不是被评为全马快乐指数最高的城镇吗?节日时塞车塞得水泄不通,居民真的快乐吗?她笑说:有钱的都在平原买了屋,周末下山避难 的家乡一旦遇上连假,也是塞得水泄不通,我们就躲在家不敢出门,真要出门时嘴里都在念。

    退房前,楼梯上多了两个柠檬。业主笑着说是送给我们的法国品种,皮厚香浓,适合烤乳酪蛋糕。他提醒我们,大马路开始塞车了,要早点走。

    我们本想爬茶园的木梯,却被告知茶园休业,入口关闭。茶园已来过多次,去不去都无妨。于是径直前往直冷甲用午餐。那家小菜馆不在游客区,味道真诚。蒜碎辣椒蒸金凤鱼配一盘紫色芦笋,简单却极合胃口。

    餐后果然被困在车龙中,但下一站不远。脱离长龙后松了一口气。

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

久别的高原

 久别的高原

    整整两年没上高原。近年土崩事故频繁,加上假期时车龙长达数公里,它已不再是我们优先考虑的景点。我喜欢高原的气温,却怕人挤人。女儿说只要避开周末就好,学校假期刚结束,应该没什么人上去。

    我们订了铁皮集装箱(cabin)的住宿。女儿提起,当年她在热得冒烟的小岛住过这类屋子,只靠一架冷气,却能让整栋度假屋冷得让人发抖,笑说我们也该试一试。十多年前我们去过泥屋 Earthhouse 用餐,后来道路坍塌,它就这么被遗忘了。每次上高原我都会仰头看,喜欢那笨拙古朴的外貌。女儿说它已改成民宿,可上网只订到它旁边的集合箱。

再见泥屋

    上到这里,心情不由得雀跃。迎接我们的是个年轻人,确认身份后带我们到集合箱。他的父亲是业主,为人热情。知道我们是为泥屋而来,特地带我们进去参观。泥屋正在装修,不开放给外人,外面挂着 “No Entry” 的牌子。主人却亲自引领我们,几乎每个角落都让我们看。

    那原本宽阔的空间被隔成三间房,限制了视野,也显得逼仄。厨房添了设备,墙壁贴上了瓷砖,有些角落多了三夹板墙,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脑海里浮现的是当年那种泥土与木香混合的纯朴样貌。我没有拍下那些不想看的地方,唯恐破坏心底保存的那份美好。


 Tokyo Town 的流水面

    傍晚,我们去了金马仑最新的 Tokyo Town。吹着和风的商场里,食物也都冠上日式名字。转了一圈才找到流水面摊子,才开档不久,冷清得无人问津。掌柜笑说,一星期也不过三四个顾客,厨师都被调到别的部门。我们贪新鲜,想体验不同的用餐方式。

    流水面(Nagashi Somen)原本是日本夏日消暑的乐趣,把煮熟的冷面放进冰水中,沿着竹槽顺流而下,食客得眼明手快,用筷子夹起面条,再蘸酱汁食用。吃的不是饱足,而是那份凉意与游戏感。我们尝了一轮,才发现这冷面配蔬菜、无肉清爽,很适合素食者。


 两个贪吃的老孩子

    时间尚早,我们不想回到铁皮箱,便绕到中环去找些热食。外子买了一杯乳酪鸡蛋粟米,我点了几串烤鱿鱼须和虾子,淋上酸酸的辣酱,好吃极了。两个贪吃的老孩子,吃得满足后又加一支冰淇淋,许久没这样放任过自己。


 铁皮箱里的微光之夜

    回到半山的住宿往下望,整片山谷的灯火像撒落的金粉,一层层嵌在雾里。远处有车灯蜿蜒而上,像流动的光河;近处偶尔传来虫鸣与风声,夜色清凉而柔软。我们在屋前,裹着外套,听风拂过铁皮的声音,心里有种安静的幸福。

    多年后再上高原,泥屋不再是当年的模样,风景也添了几分人造的气息。但只要身边的人还在,灯火依然亮着,这高原的夜,依旧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