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藏在石匣子里的山之秘境

 藏在石匣子里的山之秘境

 

    离开赛雍藏寨,我们花了一个小时便来到了扎尕那山脚。初见扎尕那,那是一种被群山环绕的震撼。山谷深深,岩石嶙峋,一座座藏式民居嵌入山坡,远望还以为是座藏寺。团友们下车第一反应却是——又要爬山吗?在连日的高原徒步后,这句话虽略带哀怨,却也真实。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天然石城的象征。这里山势如壁,峡谷密布,群峰像是天然的围墙,把整个村落收纳其中。站在山脚,目光无从聚焦,四面八方皆是景致。导游原计划带我们搭接驳车登山,但眼看长长的队伍久久不动,几位导游聚在一旁焦急交头接耳后,决定给我们一个半小时,沿着栈道步行登顶。

 

从村庄的小路走上一段,便到了那朱红色的木栈道。栈道蜿蜒向上,逐步升高,像一条细线被拉扯进云层。栈道外是开阔的草地和树林,走累了便可暂离木道,踏入青草地间歇片刻。每一步都有惊喜——脚下的野花疏疏落落,仰头则是山峦起伏如浪,风吹过林间,松涛阵阵。如此风景,是摄影者的梦,却也是选择困难的噩梦,因无处不美,难以取舍。

我们夫妻俩一心想攀上东哇村的仙女滩,在有限的时间内往返。阳光在高原毫不留情地炙烤,汗水顺着额头滑下,我一度热得喘不过气,只能钻入小径中,让山林的绿荫庇护片刻。

山路旁,游客穿上藏服拍照打卡,色彩缤纷,构成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我顾不上打扮,只顾低头赶路。终于,仙女滩到了——一个天然草原,柔软如毯,阳光在草叶上跳跃。我知道,这时拍出来的照片远不如清晨或黄昏时的梦幻,那些如仙境般的影像,大多藏在日出前的薄雾与斜阳里的金辉中。


仙女滩

仙女滩上有人戴上花环扮成“仙女”,有人撑着小伞拍照,远处还有传说中的“仙女湖”,但我们没有时间再前往。旅行不是如诗画般的梦,它是真实的汗水与呼吸,是选择与取舍。

 

下山时的风景又是另一番模样。山间光线变幻,村庄的轮廓逐渐清晰,我们提前回到集合点,在服务区周围闲逛拍照。之后,导游提议愿意自费登顶的团友可乘车前往达日观景台。

 







这一段路颠簸曲折,仿佛进入另一重天地。达日观景台不大,却视野开阔,栈道沿崖边延伸。透明玻璃栏杆将云山和村落框成一幅幅清晰的画。孩子们蹲在栈道边往下看,原来下方藏着几只胖嘟嘟的土拨鼠,体型像小狗,一动一静间满是灵气。有些游客递食物试图引它们出洞,却一靠近,它们便如泡影般消失在草丛。

午餐在达日村的一间藏餐厅享用,这里多是村民经营。大家大快朵颐,而我仍因服药无甚胃口,只能用眼睛品味食物。这时一道人气菜肴引起大家注意:外形似花生,却口感更细致绵密,味道清甜。我疑惑间,领队大步走入厨房,拿出一张纸条递来:“蕨蔴”。

蕨麻,高原特产,又名“甘露子”或“甘肃小人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淀粉、氨基酸、矿物质,有补肾益精、健脾强身、降压清热之效。它的味道糯中带甜,能生吃、煮汤、入馔,也难怪大家赞不绝口。我看着手中那一小撮干蕨麻,心里却装着整座扎尕那的山与水。

从餐厅望出去,草坡绿得浓郁,天边浮云缓缓飘动。我终于明白:这一趟,我不是来吃的,是来“消化”眼前的风景——那些无法带走的辽阔与宁静,悄悄藏进了我心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