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腊子口,夜落宕昌城
从扎尕那出发,前往宕昌的途中,我们途经腊子口。四小时的车程在山路间蜿蜒穿梭,车子驶过一段又一段的山谷与林地,在临近腊子口时突然停下。导游说,这是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值得下车一看。
下车的那一刻,漫天飞舞的不是雪,而是一种野生植物的棉茹——像极了春雪纷飞,实际上却是植物繁衍的飞絮,漂浮在空气中轻柔却黏人。为了避免吸入呼吸道,我们都自觉戴上了口罩。

腊子口,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关口。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与敌军激战,成功突破腊子口天险,为长征的胜利迈出关键一步。如今,关口边立着纪念碑和英雄雕像,提醒着世人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一向对雕像兴趣缺缺,每次拍照总是把外子推上前去当“纪念者代表”。
雕像不远处有当地商贩摆摊,售卖各种药材。浓烈的药味在潮湿的空气中弥漫,似乎正讲述着藏民与草药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我对药膳无感,看着这些植物名字陌生,内心也不生欲望。
离开腊子口,继续往宕昌的路上,天色渐暗,阴云压境,窗外的风景无法用手机捕捉。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宕昌,在雷古山酒店用晚餐。团员们一如既往地热情豪饮,碰杯声此起彼伏。这是旅行团常见的“应酬场”,我早已习惯逃离。晚餐才吃几口,就和外子、女儿以及老友悄悄离席,坐在酒店大厅歇息。
夜色中,大风忽起,暴雨如注。雨点敲打着大厅落地窗,我们在沙发上聊着天,顺便等那场热闹的酒席散场。楼上传来大声“饮胜”的喊声,仿佛把马来西亚婚宴的氛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国外。那份热烈不属于我,我更喜欢这刻的宁静。
回到房间,洗个热水澡,泡一杯茶,翻阅宕昌的介绍。宕昌是甘肃的“藏回汉多民族聚居地”,文化交汇,历史悠久。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如哈达铺红军纪念馆、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宕昌大草原,以及佛教文化盛地的云遮寺与清真古寺。可惜我们只在此停留两晚,许多地方只能在纸上神游,真正踏足的机会实在太少。
旅行的意义有时不在于走过多少景点,而是在于你记住了哪些片刻。腊子口的棉茹飞舞,宕昌的雨夜静思,这些都成了我心头的小风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