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仔巷与迷宫书城
学生时代常去茨厂街但从未踏足鬼仔巷,每一次都是吃饱后走路去精武体育馆游泳。鬼仔巷崛起我摸不清方向,女儿毕业照和同学一起在那儿拍,我怎么看也看不出端倪。无法想象正确的地点,那地方已有十多年没去。最后一次的印象是从巴厘岛回来受困首都几天,每日报复性的吃烧肉,因为马来西亚的烧肉比闻名的Babi Guling 好吃多了,我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爱上烧肉。
依稀记得这里有个戏台,阴历七月才有歌仔戏唱,平日都没什么人。别纠结于记忆,这里已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年代,就当个游客游览一圈,接受所见所闻。
永远有人在排长龙的何九,我从没尝过他的食物,无从批评。品泉是我喜欢的饼店,他的蛋黄酥、皮蛋酥和叉烧酥最有诚意。旧品泉关闭了,搬到何九那一排,今天已吃饱,留待下一次。
走入鬼仔巷,只是短短的后巷,圣诞装饰还未下架,我来不及看新春设计。老旧的墙壁如其他旅游景点画上壁画述说旧日的老故事,简单呈现以前这里的生活状态。喜欢墙壁上的植物和盘根老树,对于壁画则有所保留。所幸这里的壁画很逼真,不像其他地方吹起的壁画跟风,画得四不像,看了很不舒服。倘若画功不好,我宁愿它保留原本的样貌,别糟蹋古老建筑。
戏精上身,客串一番。 |
寄语我家圭圭,我们都爱你,不会把你烤来吃。 |
墙上有个‘妾’字,这里应该是烟、酒、嫖、赌的集中地。以劳力谋生受教育不高的市民工作后的娱乐场所。我们以前都不踏足是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三教九流的人集聚在此,身为学生敬而远之。
小小一条巷子是餐馆和小酒吧的后巷,所有的门都关上,夜晚可能会看到另一番景色。有人特地带衣服当场换拍视频,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人都成了网红。十年内茨厂街改变了很多,美化了、街道比较清洁,很多建筑物都油刷过。
传统老咖啡店逐渐消失,受年轻人喜欢的咖啡座如雨后春笋。以前这里只有华人食物,现在的食物多元化,连天桥下那档瓦煲鸡饭也变成马来摊口。年轻一代肯定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以前茨厂街和Kota Raya 的天桥底下有一档卖瓦煲鸡饭,桌椅就摆在马路上,人来人往看着你吃饭。那时候非常热闹,瓦煲饭的焦香味常吸引友族的目光,我们吃得畅快,他们来去自如。如今换位了,桌椅沿着马路排得长长的,卖着马来炸鸡饭之类的食物,我们变成路人,他们成了食客。
那档屹立不倒的罗汉果龙眼水档口还在,顾客排着长龙。我通常会喝上两碗才尽兴,如今自己常煮糖水,吃惯了自家的味道,外面的糖水不再有吸引力。它斜对面的豆腐花档口也还在,换了个年轻的,不懂是以前老伯的后代还是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我让女儿排队买豆腐花和豆浆,开心地舀一大口吃,咦!口感和味道都不同了。入口不再感觉幼滑而且还带有一些细颗粒,豆腐花不结实,完全不是我熟悉的口感。有点失望转到另一条街道寻找阿嫂卖的豆腐花,推车还在却没开档。这档是我之前在附近酒店出差时每天都会走来吃的,阿嫂人很亲切,豆腐花也好吃。事隔多年,看到她的手推车像遇到故人,只不过她是否还健在?
走入以前的柏屏戏院,如今变成迷宫书城。这是另一个我想看的地方。人家说新瓶装旧酒,我在这里有旧瓶装新酒的感觉,依旧是以前的戏院,不同的是如今摆满书。情人节在这里看电影,还收到一朵玫瑰,可惜没有火花,他不是我那杯茶。当时混的都是男生,喜欢他们不拘小节,不像女生敏感难搞。一大班人游泳出游是常事,不穿裙子的我都忘了自己是女生,阳阳相斥那会来电?走在旧戏院走入回忆中,外子对我的前尘往事虽然清楚但我没把细节告诉他。少女情怀,有些回忆留在心中让它成为生活中滋润心灵的糖水。
这个书城日后肯定只有我和外子与女儿的回忆,当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在同一间大学却从未相遇。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携手逛书城,由女儿替我们拍照,冥冥中一切自有安排。不如意时别太难过,有一天终会过去的;高兴时也别得意,做好后续的心里准备,这样生活就不会让你措手不及,得以淡然处之。
这个戏院我去年有去逛,好奇有多少人会真正来买书?应该都是来打卡吧。迷宫书城这个名字取得很贴切呢。=) “冥冥中一切自有安排”,确实也是,很多事情人算不如天算,把心敞开所走之路更宽敞明亮。
回复删除大部分是未开封旧书, 过时的书。这里的诞生可能是为了保存古老建筑,赋予它艺术生命。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