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吊桥与河岸之间的慢时光
如果你想逃离城市,找一个有山有水、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林明正是如此。这里的生活淳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喧嚣的夜生活。
为了迎合城市旅客,许多旅舍增设了 karaoke、麻将与各类室内游戏。艳阳高照的午后,游客们大多窝在旅舍里。我们从 Pasir Puteri 回来后,选择在村子里散步,却看见另一番景象。三分之一的房子已被遗弃,小镇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机会,旅游业也难以养活一家人。年轻一辈早已到外地谋生,老人离世后房子便空了下来。曾经温暖的家园,如今院落荒芜,杂草没过门槛,锈迹斑驳的铁栅东倒西歪。破裂的窗户里残留着几件旧家具,像是凝固了的时光。那一刻,仿佛听见老屋的叹息,诉说着锡矿业辉煌谢幕后的孤寂与落寞。林明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人们被迫转行,背井离乡。留下的,是一片片逐渐沉寂的家园。
林明有七座仍在使用的百年吊桥,供河两岸居民来往。彩虹吊桥离我们旅舍不远,我们走上桥欣赏河岸风光。走到彼岸偶遇一位驾车来的游客,因无法把车开上吊桥而迷路,骑着电单车尾随的“爸吉”耐心地为她指路。可她依旧找不着方向,不断询问。等我折回时,她还在桥头徘徊,爸吉则不停地比手画脚,耐心解释。在林明,无须担心迷路,只要开口问,遇到的都是热心且不带厌色的人。

我们的旅舍柜台建在开放式阳台上,可以一览河面。炎炎午后,旅客们挤在这里聊天、唱 K 或搓麻将。我们不喜热闹,冲了两杯茶,搬到河床上野餐。河面波光粼粼,映照着吊桥的倒影,竹林轻轻摇曳。旅舍里一家印度人支起野餐席,孩子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扑腾嬉笑。看见我们坐在河床上,印度大哥也笑眯眯地捧着泡面走到水中,加入这份自在。
这里的河水不深,石床裸露,才让我们有机会在河床上坐。外子说,若是浑浊泥水,再好的景致也失色不少。此刻的河岸安宁美好,彩虹吊桥上有几名少年男女骑单车驻足,笑声与快乐交织在一起。年轻真好,但我也深知,属于退休的慢活时光同样精彩。阳光透过云层,把河面点缀成碎金;微风夹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吹散一身燥热,让人心甘情愿把时间耗在这宁静的下午。
外子眼尖,发现我们的旅舍正好位于两座吊桥之间,他提议去另一座桥看看。从旅舍左转几百步,就经过昨天的制面店。林明的道路虽窄,却因吊桥而四通八达,难怪旅舍负责人极力推荐电单车。我们步行过桥,另一边的河景更显辽阔。仅仅两天,我们已渐渐沉淀下来,不再像过客,而更像是融入了这里的慢生活。
晚餐随意,泡茶,配上午餐打包的花肉与蕹菜。简单的一餐,没有淀粉,却让味蕾满足,也平衡了这几天大开胃口的重食。
入夜,窗外的村子寂静无声,街道无人,家家屋里都早早熄灯。林明在黑暗里沉睡,静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