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老梦——喀什古城的晨光
喀什,是丝路上遗落的一颗古老琥珀。
当阳光迟迟升起,城墙的阴影仍在沉睡,街角的铜壶、木门、巷弄、香料味,却在诉说两千年的故事。
我们从异乡来,走入它的呼吸,聆听那古老文明尚未停歇的心跳。
![]() |
| 我每天都必须喝杯酥茶,喝的是当年爬山的记忆。 |
喀什早上九点多太阳才上岗,我们用过早点离开酒店,天仍是一片深蓝的灰。喀什古城每天早上十点半有开城仪式,载歌载舞,极有看头。
![]() |
| 我只是来参与一场盛会,开城仪式以我的个子是看不到的。 |
九点出发时街上已渐热闹,我们抵达古城门口时,人潮早已密密麻麻。站在几层人墙之后,我们个子不高,只能听到前方的音乐与鼓点,看不到实景。十点左右道路封锁,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我们被挤得节节后退。
有人高举自拍棒越过人头拍摄,有人举着孩子肩上看热闹。我们这些来自马来西亚的“矮个儿观众”,干脆靠边聚成一团,以免被冲散。十点半整,鼓乐齐鸣,古城门缓缓开启。大伙透过人群间的缝隙与别人的手机屏幕,看到维吾尔族男女穿着艳丽服饰,在阳光下旋转、歌唱,场面如节庆般欢腾。
前方忽然有几个人争位子起了冲突,现场一阵混乱。难怪到处可见贴着标语:“文明旅游——打输住院,打赢坐牢。”让人哭笑不得。
![]() |
| 我身后的人潮正等着向前涌,在他们攻城之前我得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以免被残踏。 |
我望着那扇古老的城门,心想——再怎么热闹,也得给人群一点空间。旅程才刚开始,别因一场仪式误了心情。
然而,城门一开,喧闹的人群却很快散去,没有想象中的“攻城”。原来多数人只是来看仪式,古城他们早已逛过。于是我们轻松地步入那座仍在呼吸的古老之城。
最先抵达的是坎土曼巴扎,街口的铁匠铺传来清脆的“叮叮当当”,火星在炉边跳跃,锤声敲出岁月的节奏,仿佛回到波斯商旅穿行丝路的年代。
喀什古城的巷弄如迷宫,狭窄蜿蜒,石巷两旁是土黄色夯墙,窗棂雕着精致花纹。木门后有孩童探头张望,老人坐在门槛上喝茶闲聊,空气中弥漫着烤馕的香气与铜器的金属味。前方是热闹的商铺,后方则是居民的生活空间——这里不是摆拍的古迹,而是一座有呼吸、有心跳的城。
![]() |
| 这里可以吃瓜喝茶看舞蹈,导游说我们之后去的餐馆都有舞蹈表演,就不进去了。 |
![]() |
| 这些五颜六色带香味的石头,真假参半,看着开心就好。 |
![]() |
| 藏红花 |
团员们在干果店里大包小包采购,我和外子趁机钻进小巷拍照。旅行团行程紧凑,不能太远离队,只能小小探险。倘若有机会再来,我愿独自走入每一条巷弄,细细端详那质朴的门环与残旧的青砖。
![]() |
| 老同学看我在拍这个,问我是不是小时候没吃够?我望着他问,“我们家乡有这些东西吗?”这是别人的童年甜食不是我们的。 |
![]() |
| 好大的石头,这里都标榜着和田玉,如导游所说,满条街都卖和田玉,哪来那么多真品? |
每个人的旅行方式不同——有人喜欢买纪念品,我更喜欢用眼睛和手机收藏风景。铜壶、地毯、刺绣、石榴与笑容,才是我最珍贵的战利品。
![]() |
| 家里不要的用品都拿出来装饰巷弄。 |
![]() |
| 我喜欢这些,纯粹喜欢,没想拥有。 |
阳光高照时,古城披上暖金的外衣,石榴红得像红宝石,刺眼又迷人。走在这古老街道上,仿佛走进《一千零一夜》的梦境。抬头望去,层叠的土屋依山而建,屋外种着无花果树,阳光从拱门洒下,尘埃在光线中飞舞,如时光的微尘。此刻我心想:年轻时的梦,如今在退休后,一一圆满,此生无憾。
在新疆,年轻一代已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沟通毫无障碍。长者多半仍习惯以维吾尔语交谈,他们的笑容真诚,眼神温和。语言虽不同,微笑却是最好的通行证。
导游催促着我们往下一站——艾提尕尔清真寺。
“得赶在午祷前到,否则就进不去了。”
姐姐妹妹们,加快脚步吧——古城的余韵仍在耳边回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