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平静的年初三
大年初三女儿上班,如常给她准备便当。外子送她出门,我煎一些面粉糕包辣鸡丝。儿子还在睡梦中,这几天睡眠不足,舟车劳顿,就让他好好休息。一切回归平静,应该没人会来拜年。
早餐就吃鸡丝蛋卷和自己做的蛋糕,泡一壶茶,两个人坐在厨房相伴吃早点。到了我们这年纪,有人陪伴是上天赐予的恩泽,一个人真的很孤独。父母会离开我们,孩子将组织新家庭,唯有知你懂你的伴侣陪伴在旁。突然想起一个古老的问题,父母、孩子、伴侣同时掉下海,你只能救一个,你会先救谁?残忍但很现实的问题。我有个同学因为丈夫皈依回教而离婚,丈夫另娶数个月后她也追随丈夫皈依回教去,宁愿屈居第二。我能理解她的心态,离婚后她来找过我述说夫妻间的恩爱与藕断丝连;半夜身体不适,陪在身边的只有枕边人。我对她的选择有更多的理解与同理心,当其他同学在评论时我不以宗教角度看待此事只以同理心为一个有心无力的妻子辩护。
珍惜与外子的每一刻,不厌其烦地把生活细节记录起来。常常一起翻看出游的照片,述说每一个画面后的故事。没有激情澎湃的夫妻生活却像源源不绝的溪水,重新洗涤蒙尘的记忆让它虽旧犹新。
大年除夕从婆家带回的祭祖白煮鸡往年会被我炒成一碟味念鸡,今年买不到韭菜也想换口味,就炒一镬加了许多蔬菜的黑醋豆豉鸡。家人很喜欢这种我随手炒的菜肴,一锅熟,一道菜足以吃一餐。
老二隔天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得出门买食材准备烧烤用的鸡翅。一班中学的老同学,年年初四相聚,他自告奋勇当厨师。家里只剩我和外子,冷冷清清。媳妇此时把小希希送过来,爷爷奶奶开始忙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华人注重传宗接代,庆幸此生有人让我打消单身主义。当你逐渐老去,年轻一代正值壮年,他们就是我们的依靠。壮年的要出外求生活,有个小人儿在家陪伴,日子充满生气与欢乐。堂兄问我退休了是不是很空闲?我说 :“ I am free but fully occupied.”他听了呵呵大笑,在新加坡的他退而不休,退休了依旧选择一个星期回去工作几天。
带着小希希去接女儿放工,姑姑看到侄儿是又搂又亲,姑姑的心肝宝贝。他现在会开口叫人,嫩嫩稚音叫得心都融化,即使再淘气也让人无法生气、
![]() |
Affogato |
![]() |
海鲜辣板面 |
![]() |
干盘面![]() 鸡肉薯条 |
到市区外的咖啡座吃晚餐,除了西点还有中餐。点了海鲜辣板面、干盘面和鸡肉薯条。来一杯Affogato,浓浓的热咖啡上是一勺冰冷的冰淇淋。冷热交织,先甜后苦;苦中带甜,温热中带一股冰凉。小希希吃着薯条,偶尔会喂爷爷一口,奶奶被边缘化。
吃了一轮后仍觉得不饱,女儿再去点牛角包,她喜欢有开心豆酱的,我喜欢原味。爸爸嗜甜,她给老爸点一客巧克力croffer, 我要求多一杯Macchiato。一大碟croffer吓了外子一跳,好大盘怎么解决?没问题母女俩心情好胃口佳,甜品难得好吃,被我们扫光了。
这家咖啡座曾经座无虚席,下单都要排长龙。曾几何时生意额下降了,店里只有两三桌客人。咖啡座如雨后春笋,如果你不比别人特出,迟早收档。
回到家看到屋外排满车,老二的朋友来拜年,几个人挤满屋子。有一个是从没见过面的远亲,按辈份得叫我一声阿姨,亲戚亲戚,没有来往就不亲。我没有朋友,以前的同事从未被邀请来我家,倘若不是她们坚持在退休仪式后送我回家,可能连我住那儿都不知道。我总觉得同事归同事,私底下不必互动得太频密,这样在职场上会少很多麻烦,除非你碰到真心待你全无利益冲突的。
过了大年初三,日子即将恢复之前的平静和寂静,年,你悄悄地来又悄悄地溜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